立即咨询
免费热线:400-888-5039
EN
新闻资讯
聚焦企业新动态,刷新行业新认知

800的订单硬凑7000,双11“凑单满减”到底谁在受益?

2024/11/08

“以前还会羞于没有需求就不凑单满减了,这样对商家也不好。”


“不过现在心态慢慢开始有了转变,凑单满减确实给了优惠,拍下后立马申请退款,看上去对商家也没什么损害。”



这是身边一位朋友的亲述,双十一没有了往年的火爆热度,定金、满减、店铺券、红包、VIP叠加满减券等等虽繁琐但还是要继续,总来说还是比平常要便宜,但凑单看规则确实很费神。


所以萌生出一个问题,凑单满减到底谁在受益?


一、消费者吃亏了吗:费神


从直接低价、到凑单满减、再到预售定金、再到VIP券等等,每到大促大家都要费尽心思去研究怎么能拿到最大折扣。


这个商品能凑单满减,但是不能用VIP券;这个能用定金红包,但不能和满减叠加使用,在消费者立场看来,平台种种的条件限制让消费者不得不重新拿起被遗忘的“计算能力”,或者在网上借鉴他人的凑单攻略凑满下单。



如今消费者也变得越来越精明,早前还会为了满减而选择一些非刚需的东西下单,但买回来后丢在一边封尘。


现价格高高在上的大牌也被消费者教育了一番,原本自己只需要价值800的商品,为了凑到“满3000减240”、“满7000减560”,纷纷下单拉夫劳伦、COACH、比音勒芬等高价商品凑到7000,赶在商品发货之前退单,还能比单买或者小额凑单划算。



拉夫劳伦一度以为干爆单了,过一会的功夫没想到自己被“过河拆桥”,破防了。



虽然这方法看着可行,但有些因为凑单太多漏掉了一些凑单产品没退,最后拆快递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是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有运费险还好,某些大额商品对退货的要求比较严格,买家需要自行承担退货成本。


被大促叠加玩法折磨的消费者越来越认识到按需购买、理性消费的观念,其他平台平日的价格可能比大促优惠还低,不再像以往集中在大促时间点下单。


二、商家吃亏了吗:费钱


原本是想借助大促薄利多销,但结果似乎倒反天罡。


看似凑单满减消费者立马取消了订单对商家没有影响,但这也要分几种情况:



1、订单尚未发货,商家需在系统上取消订单,撕掉快递面单,重新给产品上架调整库存。


2、产品已发货的状态,需要连续快递在途拦截,这会儿商家已经损失一部分物流费。


3、消费者拿到货后再申请退货,商家要承担运费险以及超出部分运费,拿回产品后还要检查有没破损,最后再重新入库。


即便是消费者立即发起退货,但对于商家来说前期的推广费用和运营投入也付诸东流,甚至高退货率会影响店铺经营分,降低产品在平台上的推荐曝光权重


据丰巢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电商逆向件数量为36亿件,2023年增至82亿件,预计2028年将达到209亿件。



2023年间,每年电商平台有82亿件商品被退回,其中服装品类尤为突出,而这些逆向件让物流快递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在大促之前商家就提前算好优惠比例,降价比例要设置一个范围,比如用户凑完单后,降价在10%内。如果超过了降价范围导致亏本,就宁可不参加活动。


三、平台吃亏了吗:费客户


其实不然,看似凑单满减吃亏的是商家,但近几年来平台之间竞争极为激烈,传统电商和内容电商相互抢夺客户、种草平台也来分一杯羹。



平台需要稳住商家,从原本商家承担所有满减费用,到现在和商家共同承担。


为了给平台内引流,平台还需要通过社媒广告、内容曝光等导流消费者进平台消费,对不同品类给到了不同的优惠政策,所以导致满减、品类券、商品补贴等玩法越来越多,这都是迫不得已的办法,都是以消费者转化为最终目的。


为了促进转化,平台对凑单满减再退单的行为是早已预见和默认可以操作



如您的店铺,在短时间内遇到大量的消费者跨店/同店使用满减优惠,拍下商品后立即申请退款,该类订单平台将主动剔除相关指标。


把消费者哄开心、变相让利、占用消费者逛和买的时间,才能给源源不断产生GMV流水,这才是平台的核心利益。


分析下来,不管是凑单满减还是叠加玩法,没有一方都能完全真正受益,消费者既费神又买了无关紧要的东西,商家损失了物流和推广费,平台花大资源投入抢占顾客,但在存量市场的今日,谁都不能停下来歇一口气。



回看十年,大家都向往着没有满减、没有套路、直接降价且产品质量好的初代双11,未来还是要看新的技术、新的玩法和新的模式,给大家带来新鲜感和购买欲望。



双十一 双11大促 双11凑满减
分享至:
申请岗位
扫码添加丽晶HR一对一沟通

发送简历至HR邮箱

hr@regentsoft.com
立即免费预约丽晶产品演示
预约演示
* 姓名
* 手机
* 公司
* 职位
申请加入
* 姓名
* 手机
* 区域
* 产品
立即申请
* 姓名
* 手机
* 公司
*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