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快时尚正在老去,而消费者永远年轻。
近日,ZARA母公司Inditex旗下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三个品牌的电商渠道发布公告称,自2022年7月31日起,在线商店将停止销售商品。
而在2021年初,三个品牌宣布全面关闭中国的线下门店,并于去年底完成所有闭店工作。此番电商渠道的关闭,或标志着三个品牌将全线退出中国市场。
无独有偶,另一快时尚品牌H&M中国内地首店也于6月24日正式闭店;而美式快时尚品牌GAP最近也频频传出撤铺的消息。
在中国过了十多年舒服的日子之后,这些国外传统快时尚品牌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人群变了、市场变了,爆品的法则也变了,它们也不再占据时尚的话语权。
为什么快时尚不“香”了?
服饰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审美认知的外露。它不仅是外在情绪的表达,更是与整个时代同频共振。与快时尚玩家的升起与陨落相伴随的,是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变化。
从2008年开始,快时尚进入疯狂“跑马圈地”的时期,不管是一线还是二、三线城市,到处都有 Zara、H&M、Forever 21的影子。衣服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人民币不等,加上定期的打折活动,年轻人轻松就能买到一件拥有“大牌感”设计的衣服。
而如今,中国年轻人逐渐抛弃快时尚,皆因有了更多选择个性化潮流服饰的机会。
2018年前后国潮兴起,安踏、李宁、太平鸟等老牌国货涅槃新生;新锐潮牌Beaster、ITIB冒出,收获大量拥趸;新消费内衣品牌Ubras、无性别设计师品牌bosie快速崛起,都在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新选择。
同期,国外新晋网红品牌也在源源不断涌入中国。意大利少女品牌BM(Brandy Melville)凭借小码的BM风去年在国内席卷了整个夏天。韩国快时尚品牌CHUU,以甜酷辣妹风吸引着诸多95、00后女孩“排队”进店,过去一年已在中国开出约80家实体店。
年轻人喜欢的时尚潮流也正变得更加多元。嘻哈、中古、Vintage、Y2K千禧复古风、新中式美学……越来越多更新奇的潮流风向在国内流行,没有一种固定风格会被消费者永远宠幸。
而快时尚的衣服虽然好看不贵,但缺乏差异性。当代年轻人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并不想穿容易撞衫的款式,个性消费才能满足和打造自己的独特人设。
快时尚的“快”正在内卷
现在,说到快时尚,就不得不提SHEIN。以ZARA为首的欧美传统快时尚品牌在华节节败退,而跨境女装巨头SHEIN则以势如破竹之势攻占海外市场。
据美媒最新消息称,SHEIN寻求最快于2024年在美国进行IPO,估值约为1000亿美元。
同为快时尚,为何SHEIN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有人形容,以Zara为代表的品牌叫做Fast fashion(快时尚),以英国ASOS为代表的品牌叫做Ultra fast fashion(超快时尚),而SHEIN 则被称为real-time fashion(实时时尚)。
ZARA从产品提案到生产准备一般是两个月,先是生产少量供门店上架用的商品,然后根据顾客反馈情况再决定是否追加生产,每次追单平均需要3个星期,一季周转3次。
而SHEIN对于时尚的捕捉是靠全网实时时尚元素的爬取,定款之后,从设计到成衣,SHEIN只用两周。SHEIN凭借聚拢了上千家的中国生产供应商,将出货速度控制在7天以内。去年上新的SKU达到26万(平均每天几千款上新),是ZARA的3倍还多。
相比于为门店租金、库存焦头烂额的ZARA,由于SHEIN采取的是全链路线上卖货的DTC模式,即直面消费者,没有门店库存,卸下了库存和周转的包袱。去年它的营收达到100亿美元,连续8年实现营收翻倍增长。
写在最后
国内柔性供应链、社交电商的崛起,让海外快时尚品牌曾引以为傲的「快」遭受冲击,整个行业的内卷日益严重;与此同时,伴随当代年轻人消费需求的升级,快时尚款式同质化、山寨抄袭、尺码不友好、质量参差等问题越来越受到诟病;传统快时尚生意越来越难做,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
丽晶软件(股票代码 833277),专注时尚行业20余年,以前瞻性视角和前沿IT技术为时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解决方案。以专业服装管理软件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为基础,以智慧零售、智能制造打造时尚行业新生态。
迄今, 丽晶已经为1万+品牌、20万+终端提供了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标杆客户有:歌莉娅、影儿、伊芙丽、雅鹿、卡尔丹顿、UR、倩碧、富安娜、劲浪体育……
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丽晶致力于赋能每个时尚企业成为C2M的产业互联网企业,帮助企业提升销售效率与供给效率,建立产销平衡的增长闭环。
发送简历至HR邮箱
hr@regent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