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服装库存问题成为服装企业的老大难,行业内流传一句话:三年不生产,现有衣服也卖不完!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服装业经营水平倒退,比以前差了,而是因为业务扩张太快、需求过度多元化,传统的经营模式没法满足“速度经济”的要求。
从营销和设计而言,服装行业意识到多样化选择的重要性,不少服装公司都在向Zara看齐,豪言每年推出10000种服装的比比皆是,走得是典型的“品种经济”的路——给消费者各种各样的选择。但是,他们的生产与供应链系统却停留在“规模经济”时代,以最低成本为导向,响应速度慢、响应周期长,结果是短缺与积压共存。貌似两个不同的问题,根源却是相同:产品采用的是“品种经济”下的差异化战略,服装供应链是成本导向的经济型供应链,两者不能匹配。优衣库的CEO柳井正说地好:“总体而言,服装行业的本质不是持续提高或者生产完美无瑕的面料,而是追逐趋势”,需要快速响应的供应链来支持。Zara、H&M等广为称道的企业,成功之处就在于能够迅速地响应潮流。
这也意味着控制服装的品种、控制开店扩张的速度等措施只能缓解问题,但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
面对消费者千人千面的服饰需求,你可以有选择地服务一些需求,放弃另一些,比如有些公司侧重中性服装,有些覆盖某个特定的年龄段,但不管进入哪个领域,款式、颜色、尺寸、面料、季节的各种组合,注定了需求的多样化;潮流的不确定性,注定了计划不如变化,需要服装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来弥补。
快速响应取决于三个方面,相应地,企业也应该三管齐下,综合提高:
一,推动基本设计的标准化。比如ZARA虽说有上万种服装,但其基本设计却远远没那么多。大多差异化是在颜色上。拿毛衣来说,ZARA会生产相当数量的白毛衣(基本设计),一旦发现某种颜色的畅销,ZARA就让周边的众多小供应商染色,很快定制,然后通过快速的补货系统,两三个星期就供货到全球的门店。
二,增加供应链的信息透明度。过去二三十年里,拿信息换库存可以说是服装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点。公司内部各部门、供应链上的各合作伙伴,环环相扣,就成了供应链。每两个环节之间都有缝隙,而填补缝隙的要么是信息,要么是库存。比如说销售的信息共享不充分,透明度欠佳,就增加生产运营的不确定性;而对于不确定性,供应链的自然反应就是增加库存。于是库存就上来了。这种不确定性会在供应链传递,并逐级放大,离需求源越远,变动越大,就成了“牛鞭效应”,是造成供应链库存积压的根本因素。造成信息欠透明的原因,一方面是不愿共享信息,是个态度问题;另一方面是缺少合适的IT方案,是个技术问题。前者是个“愿不愿意”的问题,需要从绩效考核上来解决;后者是个“能不能够”的问题,需要从技术手段上来解决。
三,管好供应商,提高供应商的响应速度。对大多服装品牌商来说,生产外包,离开了供应商,服装供应链的响应度就无从谈起。对于很多本土服装企业来说,供应商管理很薄弱,甚至根本不存在,没法保证供应商的绩效。
供应商选择、新产品开发、产能爬坡等供应商层面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给订单层留下无穷无尽的问题,采购和供应商都在"活在当下"的泥淖里打滚,救火成了常态,供应商的总体绩效大受影响,成了服装供应链的薄弱一环。或许有人会说,服装行业产品周期短,节奏快,哪有时间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绩效,以提高供应商的按时交货率、缩短响应时间等。这其实是误区:你有大把的时间催货,就没有时间选供应商?磨刀不误砍柴功。越是此类挑战大的行业,越应该加强供应商管理。
发送简历至HR邮箱
hr@regent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