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8家上市服企2024财报透视运动品牌崛起与传统服饰困局。
2024年,中国服装行业在消费需求分化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呈现出“冰火交织”的格局。一边是运动户外赛道高歌猛进,龙头企业市值屡创新高;另一边则是部分传统服饰品牌陷入阵痛,库存积压、关店潮频发。
据不完全统计,A股市场服装板块已有3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度财报。其中,有27家企业净利润为正,其余11家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
▲数据来源:服饰上市企业财报 制表:丽晶软件
上市公司财报数据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行业转型的迫切性与未来竞争的残酷性。
01 运动户外火热:多品牌矩阵与赛事红利驱动增长
从财报数据看,户外运动企业无疑是2024年服装行业的“增长引擎”。安踏体育以708.26亿元营收稳居行业榜首,同比增长13.6%,净利润达165.95亿元;李宁营收286.76亿元,同比增长3.9%,但净利润同比下滑5.46%至30.13亿元,反映出主品牌增长乏力;特步则凭借专业跑步与户外市场的布局,实现营收135.77亿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大涨20.2%至12.38亿元。
运动鞋服品牌的业绩离不开赛事的带动。2024年巴黎奥运会、欧洲杯等全球顶级赛事密集,带动运动装备需求激增。以冰雪运动为例,随着“三亿人上冰雪”目标达成,专业滑雪服、登山装备等细分品类销量激增,安踏旗下迪桑特、可隆等专业户外品牌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印证了功能性消费的崛起。
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外,头部企业还通过收购国际品牌快速切入细分市场。安踏自2009年收购FILA后,又通过并购迪桑特、亚玛芬(始祖鸟母公司)等品牌,形成覆盖时尚运动、高端户外的多品牌矩阵。2024年,安踏旗下非主品牌贡献营收占比超50%,成为增长主力军。特步则通过收购索康尼、迈乐等品牌,在专业跑步与户外领域站稳脚跟,索康尼中国区营收增速高达60%。
尽管第二曲线表现亮眼,但主品牌增长疲软仍是一大挑战。安踏主品牌营收增速仅为个位数,FILA增速降至中单位数;李宁净利润下滑则暴露出产品创新与渠道效率的短板。此外,特步私有化亏损品牌盖世威与帕拉丁,累计剥离超1亿美元亏损业务,凸显多品牌战略的资源分配难题。
02 传统服饰困局:闭店潮与渠道变革下的生存考验
与运动户外品牌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2024年多家传统服饰企业深陷亏损泥潭。
日播时尚营收同比下滑15.68%至8.66亿元,净利润亏损1.59亿元,净关店86家;美邦服饰营收营收同比下滑49.8%至6.81亿元,亏损1.95亿元,门店数量持续收缩。男装品牌中,红豆股份亏损2.38亿元,如意集团亏损5.77亿元,行业亏损闭店潮蔓延至全品类。
实际上,传统线下渠道正经历“失效”危机。埃森哲报告指出,头部品牌旗舰店客单价是普通门店的3-5倍,而大量中小品牌门店因体验不足沦为库存“陈列馆”。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太平鸟净关店358家,赢家时尚净关店125家;海澜之家虽逆势扩店301家,但营收同比下滑2.65%,净利润下降26.88%,反映出单纯规模扩张的失效。
与此同时,互联网高速发展,线上消费频繁,淘品牌迅速崛起。而传统品牌却受制于供应链僵化,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例如,例如,南极电商放弃纯授权模式,转型“自采+加盟”后,虽营收增长24.75%至33.58亿元,但营销投入激增导致亏损2.37亿元;锦泓集团线上营收占比提升至40%,但净利率仅为3.06%,凸显转型成本高企。
写在最后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12月,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10716.2亿元,同比增长0.1%,增速比2023年同期放缓15.3个百分点;穿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增速比2023年同期放缓9.3个百分点。
在增速放缓的时代,未来的竞争,或许不再是谁能更快生产更多衣服,而是谁能更精准匹配“人、货、场”关系。结合2024年财报数据与行业洞察,接下来,服饰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功能科技与场景创新:运动品牌的增长已验证功能性需求的主导地位,传统服饰需从设计、面料到场景体验全面升级。
数据驱动与供应链快反:Z世代消费偏好瞬息万变,企业需通过数字化实现精准选品与柔性供应,如华利集团依托ODM模式,净利润逆势增长20%至38.4亿元。
品类聚焦与精细化运营:在存量时代,企业更需要精准定位客群、强化产品功能属性并优化渠道效率。例如,比音勒芬聚焦高尔夫细分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3.24%至40.04亿元,净利润7.81亿元,毛利率稳定在65%以上。
未来的战局中,没有永恒的赢家,只有持续的进化。唯有将产品力、运营力与价值观深度融合,坚守长期主义的企业,方能在冰火交织的战场中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