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鞋企切忌盲目转型 “过冬”要有良方
2016/06/01
8月3日,在杭州举行的APEC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上,巨人网络CEO史玉柱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万通地产董事局主席冯仑展开一场高端对话,讨论中小企业过冬问题。
史玉柱表示,在宏观经济的寒冬来临时,进行产业转型并不是中小企业最迫切的问题,最好还是在原有业务模型上做出微调,而不是彻底转型。他认为中小企业现在最困难的是资金问题,政府和银行应该给予支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同时,他认为,在过冬时期,中小企业更应该重视电子商务。他说,电子商务能使中小企业成本降低。
笔者认为史玉柱的论断独到精辟,一语道破行业瓶颈所在。对于当前中国的中小鞋企更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作为一种专家意见,值得鞋厂商仔细体会与借鉴。我们应从根本上审视当前中国鞋业的“冬天”,在思想战略上准确定位鞋业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包括制鞋业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相关产业都遭遇发展的“寒冬”,如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涨、新劳动合同出台、银根紧缩、美国次贷危机等诸多严峻的考验。据资料显示,中国制鞋业的经营成本由此上升了20%左右。这造成鞋企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众多靠单纯加工贴牌赚取微薄利润的鞋企几近亏本,于是停产、倒闭、外迁的大潮席卷整个鞋业。这也引起了政府高层的重视和忧心。日前温家宝总理来广东调研华宝鞋业有限公司时强调,鞋业要度过当前难关必须重视“发展、转型、升级”这六字真言。可见中国鞋业的转型确实是必须的事了。
近来很多媒体对于鞋业转型的论调也沸沸扬扬,认为鞋业的转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呼吁鞋企赶快转型。而史玉柱却认为“进行产业转型并不是中小企业最迫切的问题”,这是否构成了矛盾?笔者认为,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来看,双方的论断都有道理。纵观当前时势,鞋业确实已经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转型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迟早要发生。不过具体到不同的鞋企,转型的迫切性与实际操作性都可能不同。如有些鞋企主要靠外销、接外单生存,对出口依赖较大,在目前出口受阻的情况下,这些鞋企就应该加速从外销向内销的转型,以及从原料商向品牌商的转型,只有早日完成转型才能生存下来。而有些鞋企平时都比较注重品牌建设和科研投入,那么现时的转型对于它来说可能就不是最迫切的问题了。这些鞋企只要根据市场情况在原有基础上微调策略、改进不足就可以了,大可不必来个彻底的转型。所以说,鞋企的转型必须从自己企业的实际出发,是大转型还是小转型,以及怎么转型等等,都要仔细权衡,容不得跟风与盲目。
在融资方面,这确实是中小鞋企的大问题。资金链是一个企业的命脉,若资金链一断,企业的经营就亮起了红灯。若长时间得不到周转补充,企业就会停产或倒闭。由于今年是“制鞋业最困难的一年”,很多鞋企资金压力较大。“融资难”问题在中小鞋企中普遍存在。不少鞋企纷纷踏上境内外上市融资道路。目前,百丽、鸿星尔克、安踏体育、特步都已成功上市。据了解,晋江已上市的10家企业已经成功融资80亿元。而今年下半年泉州至少将有10家鞋企实现上市梦。除了某些鞋企幸运上市外,还有很多鞋企却因企业实力等原因无缘上市,如喜得龙上市计划的搁浅等。对此,政府、银行和企业应通过组建贷款担保公司、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利用金融产品创新破解资金“瓶颈”等手段为鞋企度过难关作扶持。
另外,鞋企应重视电子商务的运营与利用。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营销已经相当普遍。来自创业投资研究机构 ChinaVenture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总投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投资案例数量创历史新高。电子商务比起传统的营销模式更具优势,其市场蓄势待发。它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有极强的互动性,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非常便利。它还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全球化和信息化,以及网络广告营销的质量和收益等。鞋企应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投入,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竞争力。
目前,北京奥运即将举行。这对于中国鞋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当前寒冬袭来的困境面前,转型确实势在必行。但是,主要的是,中小鞋企应做好“过冬”的准备。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转型的程度和方式,拓宽各种融资渠道,借助政府的扶持开辟融资新门路,并且发挥电子商务的力量降低成本。从而利用奥运契机度过寒冬,迎来中国鞋业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