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解决了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也正因为此,中国制造业被称为“世界工厂”,促进了净出口额的增长,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制造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强大的基础。
制造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支撑,是一国经济指数良好运行的保障。只有大力发展制造业,实体经济才可以实现持续、稳健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在积极引进外资政策以及全球制造企业降低制造成本的推动下,大量外资涌进中国,形成了今天中国数以万计的外资与合资制造企业,以及台资、港资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逐渐形成了国际竞争力,赢得了大量的oem订单,中国成为国际制造业的生产外包基地。正是这些众多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使得“madeinchina”这个标识闻名全球,令国人骄傲、自豪。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制造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特别是近来一些本土知名企业的发展困境更是让人堪忧。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空心化趋势。
以传统的制鞋业为例。中高端体育运动品牌李宁(专卖店),自2010年就史无前例地关掉了500多家店,今年上半年又关店1200家。其去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9.5%至38.8亿元,公司整体毛利由上一年的47.3%下降至44.2%,同时员工成本开支占比从8.7%上涨至9.6%。除李宁品牌外,今年8月国内其他五大体育运动品牌——安踏(专卖店)、特步、361°、匹克和中国动向先后发布了2012年度的半年报,数据再次印证了整个行业的低迷。各品牌纷纷减少订货数量、关闭门店和加大促销力度,各家运动品牌股价也不同程度地缩水。不仅运动品牌,时尚品牌达芙妮自8月份起也陷入一场“裁员风波”,其上海总部大刀阔斧地裁员近300人。而在珠江三角洲一些小型企业,外贸出口量减少50%以上,许多生产线已经闲置。
就在国内传统鞋业品牌遭遇发展困局的时候,全球鞋业巨头耐克、阿迪达斯等也相继宣布关闭在华自有工厂。早在2009年3月,耐克就叫停其位于江苏太仓的在华唯一鞋类工厂。另据耐克年报显示,在2001年鞋类产品生产中,中国工厂占了约40%,排名全球第一,2005年这个数字降至36%,2010年则进一步下滑至34%。相比之下,耐克在东南亚的产能却一路高歌猛进,从2001年的13%发展至2010年的37%。其中,越南代工厂所占的比例上升到37%,中国以34%的份额位居第二。越南凭借其成本优势取代了“中国制造”,成为耐克全球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
传统制鞋业代表了整个制造业的困境?熏其他产业如钢铁、建材、化肥也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和产能过剩。不仅制造业本身面临发展困境,外界的大环境更不容乐观。
首先,中国制造业正遭遇“制造业回流”冲击。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受中国生产成本上升及美国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2015年前后美国某些产品在美国生产与在中国生产的成本将不相上下,这将促使家电等制造业行业回流美国。而咨询公司埃森哲的报告也显示,受访的制造业经理人有约61%表示将制造产能迁回美国以更好地匹配供应地和需求地。陶氏化学、卡特彼勒、通用电气和福特汽车等公司也开始将部分业务从中国转回到美国本土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体经济遭遇困境的情况下,我们的社会资源却依然流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当前,资金逃离制造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尤其对那些竞争力很强、创新要求很高的领域和行业,逃离现象更为严重。比如奇瑞这样以发展自主品牌为理想的汽车企业去投资煤矿,非主营收入在制造业企业中变得越来越突出。再如tcl与万通集团签订了《进一步推进工业地产领域合作之框架协议》,通过与地产企业合作,转而开发房地产。
文章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发送简历至HR邮箱
hr@regent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