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咨询
免费热线:400-888-5039
EN
新闻资讯
聚焦企业新动态,刷新行业新认知

是谁在挖东部用工墙角?

2016/06/01

   在广州南方人才市场和火车站、汽车站等外来人员聚集地,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查发现,企业招不到工、工人找不到活的情况普遍存在。

   值得关注的是,现阶段珠三角和长三角用工紧张,与企业收到订单的多少、处于生产淡季还是旺季等因素没有太大关系,薪水过低、产业升级、在异地城市生活压力大且无归属感等问题是目前农民工舍弃珠三角、长三角的主要原因。

企业向员工让步:加薪两成

   大年初八,东莞佳臣制衣厂的总经理李佳明选择跟车到南宁招工,但招工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李佳明告诉本报记者,“现在的工人挣钱观念有了很大改变,以前年初四就有人回来,今年我的车间主任从初三就开始打电话,但回来的工人还不到10个,而且看他们的意向,预计过了元宵节也只会回来7成左右。”

   为了能招到工人,李佳明大幅提高了工资。“以前工资是每月1800-2500元,现在涨到3000元。服装行业用工缺口一直很大,全年都紧张。”谈起招工话题李佳明有些无奈。

   “为了解决用工需求,我们想尽了办法。”广东精典钢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吸引求职者,工厂改善了用工环境,如缩短工作时间、在车间安装空调等等,“但还是招不到人”。

   2月11日,记者在南方人才市场新春招聘会上随机采访了8家单位,与往年相比,来招聘的用人单位大多提高了薪酬待遇,其中销售、管理、服务等岗位的基本工资增幅约15%—20%,一些制造企业招聘的技术工人工资涨幅更是高达30%,但企业仍然招工困难。

   记者从广东南海就业服务中心获悉,元宵节前南海企业用工缺口为35000人。而五金、陶瓷、服装、鞋业等传统制造业和电子、汽配等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量大,同时酒店、房地产物管等服务行业人才紧缺。

农民工:工资少是其次,更怕没有安全感

   2月15日,记者走访广州南方人才市场,随机采访了15位外来务工人员,受访者普遍对目前过低的工资状况不满意,近一半人在看过各个企业给出的招工信息后决定离开珠三角。其中4名来自安徽和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的农民工表示,家乡就业机会增多,上海等地薪水也比广东高,所以决定回乡或北上就业。有3名平均年龄不满22岁的“80后”农民工则认为,一线城市没有归属感,经常要忍受歧视。另2名则认为外来务工人员从事的大多是薪水低、工作量大的体力劳动,没有发展前景。

   “今年老家很多企业给出的工资一个月基本都有两三千。到广东大概也只是三千元,加上生活成本太高,还不如在家里待着。”35岁的河南籍民工何金生已在广东打工10年,早已不满意自己的工资,今年老家较好的就业形势,让他最终下定决心回乡就业。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工资2200元,租房450元,吃饭300元,手机费60元,交通费100元,还有人情往来、每年回家挤火车、买票难等等?“到了年底,基本就什么钱都不剩了”。

   记者在何金生的手机里看到一条同乡发给他的信息,大概内容是劝他一起回河南老家打工,并提到河南富士康的一些薪酬福利,员工入职3个月后考核合格者,月均收入可达2500-3000元。记者在与何金生的聊天中了解到,该招工条件与深圳富士康相当。

   湖南常德籍农民工小张却认为,“民工荒”荒得有理由:“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珠三角掀起中小企业倒闭潮,工厂大量裁员、人心惶惶。现在工厂有工开了,当然找不到人。”

   很多和小张遭遇一样的人认为,正是企业在危难时期“背信弃义”的表现,导致了他们长期对企业的不信任,加上大城市的漂泊感和不稳定感,使家乡不断增长的稳定感和幸福感对他们产生了很强的诱惑力。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珠三角的外来务工人员中,“80后、90后”已成主力军,新生代务工人员教育水平提高了,对用工环境、劳动权益有更高要求,而众多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一味强调“吃苦耐劳”,忽视员工诉求,用工稳定性差,这样的“民工经济”让外来工们感到“朝不保夕”。

   “这次回广州是来收拾东西的。在郑州市职业介绍中心通过了富士康郑州厂区普工的面试,就决定留在家里了。在外即使每月能多拿1000元,但几乎不能真正融入那个城市。”20岁的唐嘉说,见识过外面的世界,还是要回家。

分享至:
申请岗位
扫码添加丽晶HR一对一沟通

发送简历至HR邮箱

hr@regentsoft.com
立即免费预约丽晶产品演示
预约演示
* 姓名
* 手机
* 公司
* 职位
申请加入
* 姓名
* 手机
* 区域
* 产品
立即申请
* 姓名
* 手机
* 公司
*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