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回力”流行欧美,再度形成风潮的时候,似乎人们又看到本土体育品牌的春天降临了。
可是,另外一种场景也令国人不快。比如,看到国人脚下踩着“阿迪”、“耐克”,故意把商标露出炫耀的时候;比如,看到商场货架上某某国产品牌又再次推出模仿国际名牌推出相近款式新鞋的时候;再比如,看到中国运动员总是穿着国外企业赞助的服装的时候。这些场景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仍有着三重阻碍:品牌的影响力、品牌文化尚不如人;品牌的创新力、品牌的自主研发能力尚不如人;品牌的质量、品牌在专业人士中的认可度尚不如人。
不仅如此,中国体育品牌在世界上的评价也一度较低。乌兹别克斯坦奥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以前中国卖到我们这里的运动产品,都是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仿冒品。这些假冒产品外形做得高度仿真,因此最初竟然能以假乱真卖得很高的价钱,可是这些假冒货质量非常差,有些鞋子穿一个星期就会断开。”
但想要解决这些阻碍,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品牌的形成,一方面是有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赢得市场,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文化积淀来累积厚重感。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扩充产品种类,提供与品牌相应的售后保障体系等方式,加之将民族文化融入品牌之中,从而首先赢得本国民众的喜欢,然后逐渐推向国际市场。
好的迹象是本土企业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比如再刚刚过去的NBA中国行中,本土品牌的宣传力度不亚于外国品牌。显然,李宁、匹克、安踏等国内品牌随着销量的提升和实力的加强,已经有实力和本钱叫板外国品牌了。
再如即将举办的广州亚运会,作为全亚洲最顶尖的赛事,其高地位注定了对赞助商选择的高标准,并非一般企业能够有实力竞标成功。而我们看到,在广州亚运会的“高级合作伙伴”中,既有中国的龙头企业,也有国际知名品牌,个个都可称得上是所在行业中的佼佼者。
因此,本土企业必然要摈弃以往模仿别人的所谓“捷径”,走一条依赖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自我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