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咨询
免费热线:400-888-5839
EN
新闻资讯
聚焦企业新动态,刷新行业新认知

珠三角:在迁移中寻找新生力量

2016/06/01
  面对企业外迁或打算外迁的现实,有学者开始担心珠三角的“产业空心化”危机。但也有学者认为,外界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珠三角的企业外迁,企业外迁仅仅是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一次阵痛

  “现在每个老板都很头疼,生意难做啊!”中山一家灯饰厂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一些厂的老板都偷偷地走人了。”

  头疼的不仅仅是中山的老板。东莞市经贸局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出现了自2001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企业发展信心不足。

  令老板们头疼的因素则来自多个方面。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广东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4%,创 2001年以来最大单季涨幅;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1%,创2005年来的最大单季涨幅。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之间的购销差从上季度的3.2个百分点扩大为4.6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珠三角土地资源更加稀缺,劳动力成本更高、税收和环保规定更加严格,加之能源和原材料成本连续上涨,不少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并没有显著提高工人的工资,相对昂贵的生活费和相对较低的收入已很难再吸引大批的内地工人,以至于近年来沿海地区工厂出现产业工人缺乏而导致开工不足。

  这一切,使得企业转移在珠三角开始蔓延。 

  迁移并非新鲜事

  “成本的压力肯定有的,现在什么东西都贵,但我们暂时还没有外迁方面的考虑。”东莞市厚街顺亨鞋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据亚洲鞋业协会统计,去年广东5000多家鞋企中有1000多家倒闭,剩下的企业有25%左右到东南亚设厂,有50%左右到内陆省份设厂,而25%左右的企业目前还处于观望状态。其中,东莞1000多家制鞋企业中就有200~300家倒闭。

  自2007年以来,在出口退税下调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以及鞋业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的多重夹击下,开始有一批“内力不足”的鞋厂从这个行业消失。

  作为全国最大的女鞋制造企业之一,华坚集团率先意识到东莞比较优势将逐步丧失,从2001年底开始尝试调整生产布局,先是到江西投资兴建赣州华坚国际鞋城,从而将部分生产内迁,打破在东莞单一生产的格局。紧接着一两年后启动外迁计划,在越南设立两条生产线。

  华坚集团总裁张华荣很庆幸提前走出这一步。利用赣州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华坚目前正在顺利地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将大批量低价鞋转移到江西做,而量小、难度大、附加值高的高档鞋依然留在东莞加工。

  事实上,产业转移在广东并非新鲜事物。今年3月份广东省外经贸厅进行的一次专题调研显示,去年珠三角的外迁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为主,集中在五金、玩具、服装、制鞋、塑料等行业,其中90%以上是港台企业,外迁企业涉及的产品销售额为12.14亿元。

  香港工业总会也针对珠三角港商进行了一项调查,目前珠三角8万家港企中,约有37.3%的企业正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搬离珠三角,有超过63%的企业计划迁出广东。

  离不开政策指引

  如果说华坚集团的做法是市场自发的经济行为的话,那么时至今日,产业转移已经上升为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政策认识了。

  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关于研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的会议,提出了用500亿元资金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即在珠三角地区实行“腾笼换鸟”,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制造环节向广东的东、西、北部地区转移,同时吸引东、西、北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实际上,广东省政府有意识助推产业转移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当时出台了《广东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提出要推动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低附加值的产业,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进行转移。2005年又出台《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并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山区市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

  “破解发展难题,现阶段广东的产业转移仍要以政府为主导,离不开政策指引。”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谈到,“珠三角能不能从自身发展的需要考虑主动推动产业转出,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分享至:
申请岗位
扫码添加丽晶HR一对一沟通

发送简历至HR邮箱

hr@regentsoft.com
立即免费预约丽晶产品演示
预约演示
* 姓名
* 手机
* 公司
* 职位
申请加入
* 姓名
* 手机
* 区域
* 产品
立即申请
* 姓名
* 手机
* 公司
*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