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称霸 得粉丝者得天下

2016-06-01     关键词 : 互联网思维 粉丝

随着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的成功,以及有意模仿苹果公司的小米公司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成就了一个神话,粉丝经济成了互联网时代新的商业标签。“粉丝经济”和时下最火的“互联网思维”如影随形,离了粉丝,唱得再响,互联网思维也难以玩转。

 

粉丝经济的要义,就是制造粉丝,让粉丝自组织推动一切。我们的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只是用户,因为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

 

那么,什么样的品牌才能凝聚一批粉丝,让其效忠呢?

 

偶像立,粉丝聚

 

什么样的人物才能吸引粉丝呢?下面列举几个类型,让品牌作为参考。

 

首先是活成传奇的人。知道什么是传奇吧?就是中彩票头奖的几率才可能出现一个的人物。

 

褚橙有段时间挺火的,不少人就在鼓吹这是互联网思维的体现,是生鲜电商的崛起,是一个全新的“吹猪风口”……以上都说得太早了,这只是属于褚时健一个人的传奇,随便找个农民种橙子卖,有网站会花那么大力度把广告投的满世界都是?昔日烟草大王,牢狱之灾,八十多岁高龄回归果园,随便吹口气就能掀起巨浪了。

 

而诸如乔布斯和正在成为乔布斯式人物路上狂奔的雷军等更无须多费笔墨,摈除产品和营销等元素,他们本身就是传奇,有故事的人总是更容易获得聚焦。

 

其次是鲜明的人格和不具争议的内心。没有话题,那就被淹没;害怕诋毁,那就别出头。

 

特征鲜明、争议颇多、内心强大——最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90后的马佳佳。单是情趣用品和90后两个关键字就足以掀起不小的争议了,更不用说姑娘曾经在成都的电商大会上给各位电商大佬发避孕套名片的轶事,那一阵子各种群里都在讨论这个90后姑娘,惹得一群大叔想入非非面红耳赤。看起来这些事情并不难,但敢这么做的,没见过几个。

 

出位,但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状况,那是人家的能力和勇气。正如因为范冰冰而广为人知的某句广告词“能经得住多大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少赞美。” 如果想要迅速崛起,强冲突与强争议的人格特征是必不可少的。两个极端,喜欢你的人越是力挺你,讨厌你的人就越会唾弃你。

 

最后是造梦者。知道造梦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吗?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洞察心理,高大上的范儿,接地气的调儿。

 

别以为造梦很简单,随便一个套路就可以俘虏万千,细节决定成败,粗糙了,大家照样不买账。如果不去经历和感受人群,去体验目标用户群的心理,去提炼他们兴奋点,在家闷头对着电脑苦思冥想也造不出一个有血有肉有理有据的好梦。

 

利益真,粉丝联

 

“有利可图,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无利可图,则大树未倒,猢狲已散。”在互联网经济的语境下,这同样适用,不少人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成为你的粉丝。

 

2014年1月,汉堡王在Facebook上推出了“求掉粉”活动。活动页面上有两个选择:我是真粉和我是僵尸粉。选择后者将可以得到一个免费汉堡,同时还会收到汉堡王的绝交信以及拉黑通知。结果,38000名粉丝中的绝大部分为了得到这个免费汉堡而选择了后者,最终只剩下8481名铁杆粉丝。一个汉堡而已!

 

一个汉堡能让粉丝倒戈,同样也能让粉丝联合到一起,微博上“加好友送礼”的活动比比皆是。这些活动就是通过利益让普通网友成为粉丝。这些粉丝谈不上什么忠诚度,也说不上什么转换率,但是提供了一个机会。是粉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成为死忠粉就看接下来的了。

 

产品强,粉丝凝

 

产品初期,如果只关心销量,那就不用玩了。品牌必须确保第一批用户对产品非常满意才能形成口碑。而当产品进入主流市场时,这些口碑会成为产品取胜的关键要素。毫无疑问地,产品的极致体验(兼顾功能体验与情感体验)能够让绝大多数的消费者痴迷苦恋。

 

如今,互联网思维正旺,各种互联网营销方式吵得轰轰烈烈,不能否认营销的重要性,酒香还是会怕巷子深。但是无论环境怎样变换,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品牌而言,产品才是最根本的,把产品做到极致,做到超乎用户想象,让产品说话才是硬道理。

 

什么样的产品会说话,说好话呢?第一,“需求要抓得准”(痛点,痒点或兴奋点);第二,“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第三,“管理要盯得紧”(得产品经理得天下)。只有产品才能真正让粉丝不离不弃,才能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