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晶视角:不可不知服装行业新常态
新常态,一个“习式热词”,指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时尚行业也不例外。
关店瘦身
2013年来,中国动向、李宁、361o、安踏、匹克、特步等运动品牌累计关闭门店数量超过6000家。截至2014年3月底,班尼路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缩减388间,占店面总数的10%。截至2014年9月30日,波司登在半年内关店3436家。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七匹狼2014年度净关店681家。 运动、休闲、男装,关店大潮,无一幸免。
而更有媒体预测,2014年只是服装行业顽固恶疾的小范围释放,2015年会继续蔓延,而且威力更大。产品山寨,加盟随意,管理粗放,建设简陋,人员落后,战略缺失,战术混乱等诸多因素会使更多的服装品牌陷入关店泥沼,甚至相继倒闭。
思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关店潮对品牌商们造成强烈的冲击,是剧痛更是警钟。传统的品牌渠道发展路径为:品牌——代理——门店扩张,这种通过增加门店数量追求利润的方式,造成零售网点过度扩张、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等诸多问题。关店大潮是“跑马圈地”发展模式问题的集中爆发。
而且,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飞速发展,打破原来的商业结构,致使传统的零售渠道布局加速失效。服装市场进入重组阶段,蛋糕重新分配,品牌商们能否在全新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占得一席之地,就要看是否能够抛弃旧有思维,痛定思痛,重新定位实体渠道,逐步成功转型。这时候的警钟未尝不是一个跃板。
多元跨界
时尚行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服装企业的多元化特征愈发凸显。男装品牌雅戈尔和羽绒服“领头羊”波司登开始加码女装,都市丽人拓展儿童内衣品类市场。高端女装品牌歌力思向三四线城市发展,大众品牌海澜之家则更多在一二线城市扩张,李宁战略性地进入低渗透的竞争激烈的中国南部地区。
而服装行业除了在传统业务上的融合渗透性扩张,也进行多元化和外延式的对外投资。2014年,雅戈尔对宁波银行的持股比例为12.16%,距宁波银行第一大股东新加坡华侨银行的持股比例13.74%相差不到2%。百圆裤业收购跨境电商环球易购100%的股权。森马服饰购买育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70%股权,进军儿童教育培训市场。
思考:跨界扩张,唯准不破
在服装行业调整、复苏和发展的过程中,服装企业在巩固自身主要业务的同时,资本市场的繁荣也推动服装企业做出一系列的多元跨界,意图增加新的业务增长点。但是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到底效果如何,需要更长的时间观察和评判。如何多元跨界,寻找与自身品牌文化、理念、服务相一致的行业,使得投入实现市场营销的最大效益则是服装企业需要进修的一门课程。
多元跨界成为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愿意去尝试的一种商业模式。然而,服装行业的复苏也不能仅仅只是依靠吸引眼球的多元化动作,更需要服装品牌在传统主业上的坚守、优化和扩张。
发力移动电商
移动互联网发展势不可挡,在这种趋势下,时尚品牌们也抓紧机会,采取各种方式进军移动端,抢占用户。
美邦服饰发布全球首款以时尚搭配体验为载体,整合全球有生活态度的时尚品牌,打造零成本、零风险的智能化创业工具——“有范”APP平台。
高端女装品牌朗姿宣布入股“明星衣橱”App的母公司 Hifashion Group Inc。“明星衣橱”APP以数据挖掘技术为核心,正在从基于时尚流行的流量分发模式转为自建平台的移动电商。
家纺龙头企业罗莱家纺积极招募微商,号称零成本、零加盟费、零租金、零负担,简单注册后一键分享商品库,由罗莱总部承担发货和售后服务。
思考:借势起飞,阻力不小
科技发展,移动端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而近乎成为人类器官的一种延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巨大的变革。服装企业在阐述未来的战略计划时,基本都提到要加大在移动端的资源投放,品牌商们在移动端的竞争趋近白热化。
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手段层出不穷,然而无论哪一条进军的道路都险且阻。自主开发APP,引流是一个大难题。在“有范”上线十余天后,百度手机助手上该软件的下载量仅为152次, 360手机助手中也只有164次。而采用收购的方式,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是一个难题。微商的发展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新常态”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议题,只有深入了解了,才能在“新常态”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最大程度地迎合“新常态”下的消费模式。抛砖引玉之言,望引起关注思考。